找到相关内容20974篇,用时5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兴了许多祖师道场,而每复兴一处道场,都把秉持戒律,制订规约,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做,《虚云老和尚全集》中厚厚一册《规约》(全集第六分册),即是这方面的重要见证。他在鼓山时,请慈舟法师办戒律学院,并将鼓山...

    黄公元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194093.html
  •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

    除去因工作或体力原因不能参加者,“每人应垦种荒地最少三十丈”[[42]]。1953年,虚云出席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时的第三个提案的案由就是“为图谋自力更生,倡导计劳受酬,以维佛门根本案。”[[43]]...

    胡孝忠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394101.html
  •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

    俯瞰九州尘外物,天风吹送数声钟。 十七奇路逢知己 老和尚自力移钵盂庵门前巨石后,已博得大众的信仰,于是展开修寺的工作,独往腾冲募化,留戒尘师在寺料理内务。由下关至永昌,过和木树,这条路有数百里长,...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503994651.html
  • 洪州禅的思想特色

    南宗禅的传授、发展工作。经过几代禅师的努力,最终担当起慧能之后禅宗发展的重任,完成禅宗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地域上的转移。至晚唐五代,所有禅宗派系都已汇集到这两大系统之中。由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祖孙一...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4994912.html
  • 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略述

      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略述   作者:阿华.阿旺华丹   摘要 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与推进藏族传统文化研究有着直接关系。随着藏族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藏文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在整理研究藏文佛学典籍的基础上,应系统研究对藏族传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近现代学者的藏文佛学著述。   关键词 藏族传统文化;佛学典籍;古籍整理;藏文论著   中图分类号 B...

    阿旺华丹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695207.html
  • 苯教历史三段论之由来及剖析

    ,加上后弘期是以律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就为职业的宗教僧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其次,灭佛活动并没能切断与印度的文化联系,一些印度学者仍然在吐蕃活动,因而梵文佛经的翻译工作不仅没有中断,而且产生了像...

    才让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695211.html
  • 山西文物选萃 绪论

    作坊中发现三万多件铸造工具或铜器的陶范,其中铸造机械齿轮的陶范最为引人注目,说明在春移未年我国已开始使用机械齿轮。”候马盟书”尤为我国建国以来考占工作上的重大发现,为研究当时上层社会政治活动,提供了...(即本部)在太原市狄梁公巷3号,是重建於清代的文庙,主要有历史文物等基本陈列。同时不断举办临时性展览,建国40年来,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已举办过大、中、小型临时性展览60多次。目前正在全面改陈,...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333595322.html
  • 即身成佛心要[罗珠丹巴活佛讲授]

    就证得了无学果位,也就是世尊金刚持的果位。在修持无上密之前有一个准备工作,要先完成积资净障的加行法。加行法由于传承不一样,各教派之间的修法略有不同。对于格鲁派来说,可以都融为一座法来修,也可以分开来...

    洛桑成列·确吉坚赞(罗珠丹巴)仁波切讲授

    |道次第|成佛|密宗|空性|双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0/15174795896.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者应“能够适应今时今地今人的实际需要”,养成高尚的道德、精博优良的佛学和科学知识,参加社会各部门的工作,即世间觉悟成佛,以菩萨人格努力成为“改良社会的道德运动家”。   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是适应...可以为警察、律师、官吏、议员、商贾等等,以这些作为成佛之因行。在《复兴中国应实践今菩萨行》一文中,他还号召今菩萨行的实行者,都应该参加社会各部门的工作:出家者可以参加诸如文化界、教育界、慈善界等工作,...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
  •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佛教慈善何去何从?

    佛教慈悲意识分不开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佛教将“因果业报”的观念引入慈善事业,对于推动更多的人们以“行善事、得好报”的广义功利目的,投入到现实社会的慈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人至今仍沿用“功德无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1596092.html